YIML

摘星是夜晚的奇迹。

《艺术家》🍀🍀🍀🍀🍀



在电影技术技巧已经高超高明令人眼花缭乱的今天还胆敢制作一部黑白无声电影——这种电影创始时期的表现模式,那他一定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将更加具有杀伤力的包袱抖给观众。

《艺术家》就是这样一部对观众具有特殊杀伤力的电影,影片用极其传统的叙事方式,惟妙惟肖地重现了二十年代好莱坞默片鼎盛时代的场景,描述了一个让人看了舒服得不能再舒服的故事:在影片的开始,男主角乔治就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好莱坞默片明星,甚至连他养的一条宠物狗都成了明星,当然这条宠物狗的各种有趣表现也使影片趣味倍增。而女主角米勒则是一位到好莱坞追寻明星梦的普通女孩,因机缘巧合遇到了男主角乔治。乔治的风趣、随和、善良和明星风范给米勒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随着接触的增多,米勒对乔治的感情也由最初的明星崇拜转为难以自拔的暗恋。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米勒因年轻漂亮、声音甜美等优势而成了万众瞩目的新星,乔治却因为不能适应有声电影这种新模式而惨遭过气,直至绝望自杀,幸而女主的暗中相助及炽热爱情挽救了他,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乔治也在米勒的引荐下凭借出色的舞姿重新回归他深爱的电影事业。

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好莱坞式的爱情励志故事,我倒觉得,既然是一部向好莱坞默片致敬的电影,采用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的故事也算是恰如其分名正言顺。毕竟浪漫爱情故事有着永恒的观众诉求,只要浪漫得有新意有质量,就算是泡沫,也是那种愉悦身心,有着长久魅力指数的唯美泡沫,更何况影片极具特色的表现方式也功德圆满地让这泡沫足够精美,充满惊艳和惊喜感。

影片采用了默片模式,但导演凭借精致的画面,演员精妙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高超的节奏掌控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深深地吸引了观众,让观众欲罢不能。

自从电影有了色彩之后,电影制作者们就热衷于极尽能事用色彩打造炫目的画面来刺激观众的感官,而这部自始至终都是黑白影像的《艺术家》会让观众有一种顿悟感,那就是在阅尽了如繁花般绚烂的色彩后突然发现,原来黑白的画面也自有一种别致的风韵,就如同中国画,在那深深浅浅的黑墨与白纸之间可以营造无穷无尽的层次和想象空间,那意境真是简洁到极致,同时也是美到了极致。

尽管是默片,但影片严格意义上讲应该不算是完全传统的默片,而是加入了现代灵感和技术的升级版默片,画面自然也很精美,虽然绝大多数时间没有语言对话,但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仍然在不失时机地烘托着气氛,使观众的听觉不至于寂寞,直到影片结束前的三分钟,制片人看到男女主角表演的一段配合默契精彩绝伦的踢踏舞,由衷地说了一句“太完美了!能否再表演一小段?”男主角也由衷地回答“十分乐意!”,至此,将观众情绪提升到另一个高潮,顿时觉得前面无声阶段所积蓄的满溢情绪得到了完全充分的释放,感觉十分畅快淋漓。

由于无声,对演员的表演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男女主演的演绎也非常到位,尤其是男主演,非常有戏,在镜头前十分松弛自如,毫无传统默片中难以避免的挤眉弄眼和其他夸张表情,无论是开始作为天皇巨星的踌躇满志,还是后来成为过气明星的落寞纠结,他的表演都是无懈可击,特别是影片最后的那段长达五分钟的踢踏舞,也是跳得有款有型,尽显舞者风范,很具个性魅力,作为金球奖影帝真是名至实归。男主角的那条宠物犬,在影片中简直就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天生就没有语言的动物那种种自然天成妙趣横生的肢体语言,给影片增添了很多喜感。

《艺术家》用黑白无声影像征服了观众,成功撼动了人们惯常对电影的欣赏情趣,这证明了没有过时的模式,只有过时的创意。特立独行的创意可以赋予旧有模式以全新的内涵,从而让艺术作品焕发无与伦比的美。

评论

热度(3)